-
2025-05-20安徽峰達2025年春游團建活動總結
-
2025-04-02“2024年終總結暨2025開年啟勢會” 活動總結
-
2024-01-16安徽峰達2023年終述職會議暨2024年戰(zhàn)略任務部署會議
行業(yè)資訊
癌癥好不是遙不可及,但是如何才算好呢?
好是一個醫(yī)學概念,我們一般所說的癌癥好,是指“臨床好”。
這就包括了兩個方面:
第1,治療之后檢測不到癌細胞,醫(yī)學上叫“全緩解”;
第2,全緩解之后沒有發(fā)作。
你可能聽說過癌癥治療中常出現(xiàn)的“五年生存率”的說法,但“五年生存率”的意思并不是患者只能活五年。
「X 年生存率」,是指通過治療后至少活過 X 年的概率。
為什么定在5年?因為5年后發(fā)作的患者很少,而不是說只能活5年。
所以,大家千萬別拿這個數(shù)字給自己判刑。
下面,我們列舉4個癌癥好參考標準。
一、化驗結果顯示正常
一般來說,在治療癌癥的過程中需要化驗身體的各種指標,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甲狀腺功能等。如果這些化驗數(shù)據(jù)正常,則血液系統(tǒng)處于健康狀態(tài)。
如果尿液檢測結果也在正常范圍內,并且各項指標長期保持在正常的范圍內的話,則也可以初步認為癌癥已經(jīng)被穩(wěn)定控制了。
如果腫瘤標志物以及自身免疫疾病檢測合格,則患者的表現(xiàn)正常。
多年來如果也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病變,則就能初步認為癌癥已經(jīng)被好。
不過癌癥類型眾多,癌癥好的標準也要根據(jù)癌癥類型進行選定。
治療中如果全檢測不到癌細胞存在的話,可以認為癌癥被好。
一般來說,癌癥患者在好之后,內臟的功能正常,而且各項的指標如血脂和血糖在長期內也不會出現(xiàn)異常。
二、影像學檢查穩(wěn)定或正常
B超、X線攝片、CT、磁共振、PET-CT、ECT等檢查是捕獲腫瘤蛛絲馬跡的火眼金睛。
影像學的檢查正?;驔]有發(fā)現(xiàn)新的病灶,以及以前出現(xiàn)的結節(jié)穩(wěn)定,沒有增多或變大,可視為正常。
三、體檢沒有相關癥狀及表現(xiàn)
惡性腫瘤的發(fā)作率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因為身體中的癌細胞沒有全的被清除,下面這些癥狀和表現(xiàn)的出現(xiàn),可能是腫瘤發(fā)作的征兆。
1. 出血
出血也是腫瘤病人常見的癥狀之一。
腫瘤體壞死往往會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腫瘤體侵蝕周圍的血管,則會造成嚴重的大出血。
常見的有嘔血、黑便、陰道流血、尿血、流鼻涕、痰中帶血等。
2. 體重下降
病人體重下降是癌癥常見的體征之一。
病人通過治療后,體重應保持平穩(wěn)。
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又出現(xiàn)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發(fā)作的可能。
3. 淋巴結腫大
患者通過治療后,應關注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結是否腫大。
可經(jīng)常檢查淋巴系統(tǒng),防患于未然。如頸下三角區(qū)(頸部、下頜、鎖骨窩)、腋窩、腹股溝等部。
這些淋巴區(qū)域是腫瘤轉移的重要途徑,一旦發(fā)現(xiàn)腫大,應立即就醫(yī)。
4. 疼痛
腫瘤患者往往有轉移病灶,病痛非常明顯。一般多見于骨轉移。
瘤體直接浸潤神經(jīng)組織,或較大的瘤體壓迫了體內管腔,都可引起組織壞死和產生炎癥,出現(xiàn)疼痛征象。
5. 發(fā)熱
腫瘤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發(fā)熱現(xiàn)象,這在臨床上稱為“癌瘤熱”。
腫瘤組織壞死,瘤體侵入腹腔神經(jīng)叢,腫瘤代謝物進入血流,腫瘤腦轉移等,均可引發(fā)。
四、五年內不再發(fā)作
在文章開頭,我們有提到五年生存率。
通過長期的治療,雖然腫瘤病灶依然存在,癌細胞卻仍然存在于身體中,但是腫瘤沒有進一步發(fā)展,處于停滯狀態(tài),并且這種情況可以長期維持,一直到宿主因其他原因離世,這也是癌癥好的標準之一。
只是,這個時間怎么考察呢?如果一定要用當前的治療效果去判斷癌癥是否好,比如“病灶消失”、“機體不再存在癌細胞”、“癌癥生物學指標已經(jīng)處于正常狀態(tài)”,不一定是可行的判斷方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醫(yī)學上引入了“五年生存率”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大致意思是癌癥經(jīng)過治療,五年之內沒有發(fā)作或沒有轉移,且患者健康狀態(tài)穩(wěn)定。
因為醫(yī)學界發(fā)現(xiàn),當患者的癌癥在五年之內不發(fā)作的話,大部分就不會再出現(xiàn)癌癥的轉移。
換句話,就是將“暫時沒有病變”或“長期沒有病變”換一個審核辦法,用5年來判斷是否好,這一辦法應該是目前為止*為科學的了。
癌友提示:
合適的治療能讓患者獲益,提高生存時間和質量,但過度治療卻有可能令患者乃至患者家庭都損失慘重。
對于治癌,去除不一定是*佳解決方法。有時候,與癌共存也是*好的狀態(tài)!
對于一些腫瘤中晚期患者,或是身體不耐受、體質虛弱者、沒辦法接受治療的癌友來說,帶瘤生存不失為好的選擇。
“帶瘤生存”不是說不接受治療放任腫瘤生長,而是指患者在接受全身有效的抗腫瘤治療后,常見的出血、癌痛、咳嗽等癌性癥狀緩解,局部病灶進一步縮小,病情長期穩(wěn)定并趨于好轉。
“帶瘤生存”不是說不接受治療放任腫瘤生長,而是指患者在接受全身有效的抗腫瘤治療后,常見的出血、癌痛、咳嗽等癌性癥狀緩解,局部病灶進一步縮小,病情長期穩(wěn)定并趨于好轉。
換言之,在主治醫(yī)生的綜合評估下,不適合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如果一味的追求“無瘤生存”,*終可能會導致“過度治療”而適得其反。
患者和家屬盡量不要“以癌癥為中心”,不要過分強調清除癌細胞和消殺腫瘤,而應該真正照顧到患者自身的感受。
如果能夠選擇,誰都希望不得癌。
所以,無論多好的治療都比不上預防。
治癌不如防癌,7個方法能幫你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癥研究所(AICR)組織專家進行了大范圍的科學研究,提出了一些明確易行的防癌措施,其中包括:
(一)控煙
戒煙對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益處,如吸煙導致平均減壽10年,但如果在40歲前戒煙,可以恢復9年壽命。
美國通過投入大量的財政資金和項目支持控煙政策,公共衛(wèi)生社區(qū)和政府鼓勵禁煙,F(xiàn)DA提供可行的戒煙幫助,實施提高煙草稅、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等策略。
(二)限酒
美國實施提高酒稅、運用許可證或區(qū)域劃分程序管制酒類零售店的密度、實施酒類商業(yè)主或零售店責任法、限定售酒時間及促銷活動,實施酒駕立法等政策。
(三)控制體脂水平
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體育運動可以扭轉體脂過高的趨勢,是癌癥的初級預防和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1. 調整飲食結構
美國癌癥協(xié)會(ACS)和全球癌癥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癥研究所(WCRF/AICR)發(fā)布的指南均推薦以下3種方法:
① 每天至少攝入5種水果和蔬菜——降低患上消化道癌癥的風險;
② 選擇全谷物飲食——降低結直腸癌的發(fā)病風險;
③ 限制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降低患大腸癌的發(fā)病風險。
注意:攝入大劑量的維生素補劑不但沒有降低癌癥風險的作用,還可能造成危害。
2. 增加體育運動
美國國民體育運動指南推薦以下三種專門用于癌癥預防的體育運動形式:
①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
② 每周75分鐘的劇烈運動(如慢跑);
③ 以上兩種運動等效組合。
圖:美國農業(yè)部關于食物攝入和運動的社會生態(tài)模型
(四)預防病原體感染
預防致癌病原體傳播和擴散的*有效措施是接種疫苗,如HPV疫苗和HBV疫苗的普遍使用使得消除宮頸癌和肝癌成為可能。
此外,抗感染治療、對捐獻的血液和器官進行警惕性篩查以及教育衛(wèi)生保健工作者如何處理體液等措施也很重要。
(五)減少太陽或室內曬黑設備的紫外輻射
防止過度暴露于紫外輻射,預防措施包括:適當使用防曬霜,佩戴遮陽帽、太陽鏡,著遮陽服飾,對于室內曬黑設備的使用采取監(jiān)管措施。
(六)減少醫(yī)用電離輻射暴露
醫(yī)用電離輻射致癌與輻射暴露成正相關。
美國癌癥研究小組呼吁改進設備和操作技能,消除不必要的測試,以便在不影響診斷質量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輻射暴露。
(七)降低室內氡濃度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的一項風險評估報告顯示:如果將氡的含量降低到4.0 pCi/L以下,可以預防3%-4%的肺癌死亡。
美國國家氡行動計劃要求采取一系列行動來減少由氡引起的肺癌,包括修改各州和地方建筑法規(guī),為測試和降低氡暴露的濃度提供財政支持,促進醫(yī)療、公共衛(wèi)生和兒童保健社區(qū)對氡暴露危害的認識。
該癌癥一級預防計劃基于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描述了大部分已知可預防的癌癥危險因素、致癌機制及干預措施。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
① 與任何其他一級(或二級)預防策略相比,控煙可以預防更多的癌癥死亡;
② 第2是限酒;
③ 第三是通過調節(jié)飲食和增強體育運動控制體脂水平;
④ 第四是避免感染致癌病原體,減少紫外照射、電離輻射及降低室內氡的濃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防癌策略。
總之,千言萬語匯成那句話:
合理搭配,均衡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癌癥*一靠譜的途徑。
文章來源于醫(yī)世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